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四十八章 多嘴

她的言辞激烈,却在下一刻被秦砚辞的话堵得哑口无言。

秦砚辞温和的声音适时插入,像是一汪清泉浇灭了即将燃起的火星:“大嫂,等一会儿我去提水便是。”

他的语气中带着不容反驳的坚定,让沈氏一时语塞。

而一旁的秦大壮则乐呵呵地挤眉弄眼,用胳膊肘轻轻撞了撞沈氏,带着几分打趣的口吻说:“老婆子,你也去把手洗洗吧,今天早上你不是挑粪去地里了吗?你这双手啊……啧啧……”

他故意拉长的音调,满是戏谑,让人忍不住想象那双沾满污渍的手,沈氏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,仿佛自己都能闻到那股不愉快的味道。

最终,在众人的注视下,沈氏极不情愿地站起身,迈向厨房。

临走前,她还不舍地回头望了一眼桌上那几个难得的、混合了大量面粉的麸皮馒头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渴望。

午后,阳光正好,全家人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,争分夺秒地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——玉米粒,播撒在肥沃的土地上。

凌瑾韵站在田埂边,新奇而又困惑地发现,这里直接播种玉米的方式与她在现代社会所了解的截然不同。没有先期的育苗过程,直接播种似乎显得过于简单粗犷。

在她的记忆中,未经培育的幼苗容易变得脆弱,生长缓慢,玉米杆也会因此变得纤细易折,一阵风过,可能就会大片倒伏。

一旦玉米杆折断,宝贵的玉米穗便会被泥土掩埋。

若是再来场雨,到收获季节,那些玉米穗不是发芽就是霉变,只能沦为牲畜的食物。

思考片刻,凌瑾韵轻声询问王莲娟:“娘,我们直接这样播种,玉米能长得好吗?”

语气中既有疑虑也有期待。

王莲娟无奈地叹了口气,眉宇间满是岁月的痕迹:“老一辈传下来的方法,我们还能有什么别的法子呢?”

言语间透露出对传统习惯的顺从,以及对未知的无奈。

凌瑾韵心知肚明,自己关于娘家的记忆模糊而有限,更别提那里具体的玉米种植方法了。

原身的记忆告诉她,娘家的生活虽然贫困,却未曾真正参与到农耕之中。为了说服王莲娟采纳更好的种植方式,她决定编织一个合理的小谎言。

毕竟,根据模糊的记忆,从娘家到秦家,乘坐牛车都颠簸了好几天,两地相距遥远,秦家人应该不会知晓娘家那里的农业实践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